close

  本報記者 文熱心 蔣劍平
  5月中旬的一天,記者來到綏寧李熙橋鎮南邊約三公里的一個山坡上,觀訪了保存完整的古民居——陳錫蘭故居。
  小而樸
  在記者眼裡,這個歸隱林泉的官員住宅是規模小而質朴的。
  首先說“小”。總面積也就760平方米,較之那些動輒幾十畝的土豪莊園,實在是兔象之比。
  再說“樸”。沒有圍牆,也沒有像樣的院子,甚至沒有正規的大門,進院這扇門上甚至沒有裝飾物。它只有兩進,而且第一進小得甚至有點狹窄。陳錫蘭的第四代孫陳歷炳指著我們認為只是個過道的地方說,這裡當年是客廳,兩邊有雕花牆板,上首擺著條案和太師椅,牆上還掛著字畫等。記者估量了一下,也就10多平方米。
  南與北
  從外表看,這個是典型的湘南古民居,外牆青磚,里牆木板;黑瓦蓋頂,白粉飾檐;檐分兩層,錯落有致。
  而它的結構卻是北方四合院式。整個房子的外牆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第一進,短短的過道後是一個小天井,與客廳、風火牆、照壁形成一個“四合形”。穿過客廳,一個方整的院中之院。樓下為主人的活動區,樓上為卧室等。
  這種結構,折射出主人的一段經歷。史載:陳錫蘭,咸豐元年(1851)中舉,同治二年(1863)任陝西興安府宜君知縣,後調任興平知縣。在任時,頗得民心。告老還鄉時,兩縣民眾贈以“萬民傘”。朝廷念及政績突出,給他五品待遇。他將北方的住宅結構作為“副產品”,帶回了湘南,建起了這棟特色鮮明的民居。
  名和實
  在記者眼裡,建築並不大,卻非常實用。
  前進是臉面,用於接待客人。把客廳後門一閂,後進就是一個獨立世界。晴天,主人可以在鵝卵石鋪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天井里讀書、書寫,陪著孫兒嬉戲;雨天,可以搬一把躺椅,在迴廊里品著清茶,聽著屋檐的雨聲……四合院右邊還開了一個小門,門裡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院,一棟兩層小樓,上面住長工和僕人,下層則是穀倉、牛欄和豬圈等,並另外開門出入。如此,陳錫蘭故居形成了接待、生活、生產三個互不干擾的體系。
  後進東側牆上開一扇門,直通院外的水井。就是說,陳家人足不出大門可以浣衣、汲水……
  陳歷炳還指著天井的排水溝中一個約一平方尺的口子說,這個通風口與地道相連。如果土匪來了,陳家人可以通過這個口子進入地道,通往院外的山林中。
  雅與俗
  在前進天井的照牆上,有一幅壁畫,畫的兩邊有一副對聯,只可惜現在只能辨認出右邊的“讀書志在聖賢”。陳歷炳說,左邊那句是“為官心存君國”,中間是一幅海瑞像。這說明,海瑞是陳錫蘭心中的偶像,他教育子弟以海瑞為榜樣,心存君國。陳歷炳還告訴記者,原來這裡的門上都有對聯,如側門聯:“履中蹈和式如金玉,勵才砥德相我國家”……可見,陳錫蘭雖歸隱山林,仍然心系國家、百姓,仍然奉行的是士大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
  正如考察過這裡的文史專家曹硯農先生說的那樣,“中華民族有著‘家’與‘國’密不可分的優良傳統,‘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陳錫蘭舊宅正是一座具有重要傳統價值的‘文化之家’。”  (原標題:家是最小的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28fvpe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