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洋)調查顯示,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1.35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7.85歲。然而期望壽命變長的同時,是否意味著生存質量的提升?答案不盡如人意。
  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昨日發佈的北京市戶籍成人居民健康期望壽命顯示,全市18歲組人群健康期望壽命為40.17剩餘年,其中男性為43.40剩餘年。按照18歲組男性期望壽命為62.22剩餘年計算,在這62.22年的生命里,這一人群相當於有43.40年是完全健康的,剩餘18.82年則可能是生活在疾病或殘疾狀態之下。
  對比男性,北京市18歲組女性平均期望壽命為66.50剩餘年,高於同年齡組男性。然而女性的健康期望壽命僅為38.06剩餘年,也就是說,這一人群的女性僅有38.06年是完全健康的,剩餘28.44年則可能在患病或非健康狀態下生存,因此女性更應關註自身健康狀況及生命質量的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北京市居民的期望壽命已經達到了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但生命質量並不理想,一生中有10-20年左右時間處於非健康狀態。根據研究,常見慢性疾病是縮短健康期望壽命的主要因素,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與健康不良發生的概率有直接關係,其中惡性腫瘤對健康危害最大,關節炎次之。
  名詞解釋
  健康期望壽命指在考慮了疾病或殘疾等因素造成的非健康狀態影響後,測算出一個人在完全健康狀態下生存的平均期望年數,通俗而言,就是一個人壽命中健康生存的年數。  (原標題:女性健康期望壽命僅為56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28fvpe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